他回忆,当时室内空调开至27℃,但朝东的卫生间窗户因阳光直射,玻璃在高温下自内向外爆裂。无独有偶,三门峡的李女士也在13日下午下班时发现,家中面向西南的玻璃因高温炸裂。高温的破坏力远不止于此。7月14日,新乡市庄园主张先生向媒体透露,持续高温导致他养殖的5只大鹅在水塘中热死。这些耐热耐寒的禽类,竟因水温过高缺氧溺亡,农庄温湿度计的表针也被热弯。张先生无奈表示:“养鹅十多年,第一次遇到这种事。”极端高温的“杀伤力”甚至蔓延至昆虫界。
近日,有河南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照片:房间地面上密密麻麻躺着死亡蚊虫,配文“高温终于干了件好事”。生物学专家解释,蚊子作为变温动物,体温随环境变化,其适宜生存温度通常在25℃至30℃之间。当环境温度超过40℃时,蚊子代谢速率急剧加快,若无法及时补充水分,会因脱水死亡;若温度持续高于45℃且超过数小时,其体内蛋白质变性、酶活性丧失,最终死亡。“这几天晚上几乎听不到蚊子叫。”一名郑州市民称,往年夏季,她每晚都要用蚊香液驱蚊,但近期家中蚊虫明显减少。
气象数据显示,7月15日至17日,河南多地夜间气温仍维持在28℃以上,湿度低于40%,这种“干热”环境加速了蚊虫死亡。
极端高温不仅威胁动植物生存,更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挑战。据多家医院统计,近期因热射病入院的患者激增。7月15日,华西医院一天内收治3例热射病患者,其中1人死亡;河南郑州一名老人因中暑昏迷,送医时核心体温达42.3℃,多器官出现衰竭迹象。
“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,而是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,死亡率最高可达80%。”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李伟提醒,儿童、老人及户外工作者是高危人群,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,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
